海洋溫差造就海下“充電寶”-行業新聞
從海洋表層到海洋深層,除了各類形態各異的海洋生物穿梭其中,科學家們利用海洋溫差發揮著它巨大的價值。近日,海洋國家實驗室組織召開了第六期“青龍問海”學術沙龍—溫差發電電池技術項目推介會。本次會議由海洋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部主辦,利用溫差使得相變材料發生相變,相變的過程將熱能變成體積變化,產生壓力差從而發電,這就是溫差發電技術的工作原理。
海洋水溫隨著深度增加而遞減,例如500米深的海水可能比水面溫度低10℃,溫差發電技術是水下可再生能源的極佳選擇。趙曎博士和他的團隊經過四年多的努力,首次實現了10℃溫差發電下的高效率能量轉換,取得了兩項專利成果。在隨后的樣機海試中,完全由溫差發電電池供電的水下機器人持續工作了18個月,成功完成1000多次潛水試驗,體現出作為水下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潛力。該技術可為海洋觀測與探測類儀器設備增加10倍以上的壽命,不僅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,也具有非常高的環保價值。會上,參會投資人、專家學者圍繞溫差發電電池技術展開廣泛交流,并表現出濃厚的合作興趣。與此同時,下一步海洋國家實驗室也將根據溫差發電電池技術需求,做好技術、資本、人才等全鏈條配套技術轉移服務,促進項目產業化,提高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能力,推進海洋能技術產業化。
來源:青年晚報
下一條: 行業資訊|中國造船業兼并重組難題“透析